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海门山歌被国家数据库收录为首个地方剧种

来源: 海门市文广新局 发布时间:2018-08-21 字体:[ ]

今年夏天,海门山歌艺术剧院喜事连连,迎来了60周年纪念日,海门山歌也成为被国家数据库收录的首个地方剧种。

60周年庆典活动现场,海门山歌小戏《淘米记》和山歌剧《临海风云》“像音像”举行了首发仪式。所谓“像音像”是指演员自己给自己的录音配像,以解决舞台演出不可避免的缺憾。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在日常演出中,主演、配演、乐队的表现和配合,剧场设施、音响灯光运用以及现场氛围,无不影响着艺术的整体呈现,舞台演出很难达到完全理想的程度。“像音像”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先在舞台取像,再在录音室录音,然后演员给自己的录音配像。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针对某些环节的不足反复加工、提高,直至达到最佳效果。录制后的节目将收入国家数据库作为重要资料长期保存,以防止优秀剧种的经典片段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传。

“像音像”录制在天津市电影艺术中心。为保持对原作的尊重,将珍贵的非遗艺术真实、准确地传承下去,《淘米记》的录制必须原汁原味,不允许带有任何现代痕迹。宽敞的录制大厅寂静、肃穆,一支由18人组成的乐组正在进行演奏录制。演奏过程极为严格,不允许有任何杂音。每个乐手只要出现一点差错都会被要求重来。因此,仅仅半个小时的《淘米记》整整录了一天。《临海风云》是一部反腐题材的新编山歌剧。去年该剧作为江苏省优秀剧目在南京进行了展演,赢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剧中音乐优美动听,这要求每名演奏人员把握好每个音符,掌握好轻重缓急,才能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音乐录制用了三天。随后的五天,演员们各自对自己的声音进行配像。配像工作繁琐复杂,演员每个唱腔和说白、动作和表情均要与音乐保持高度吻合,以达到最佳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