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文化发展 让文化成为城市发展重要引擎的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8-08 16:48 累计次数: 字体:[ ]

刘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文化发展让文化成为城市发展重要引擎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文化建设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文化发展让文化成为城市发展重要引擎的建议》,对推动我市文化建设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设性的意见,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我市文化建设得到了发展和巩固,但与中央、省市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渴求还有一定差距。我市各级政府只有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才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近年来,针对相关情况,我市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全市人民和广大文化工作者期盼已久的南通大剧院、美术馆已于2017年10月30日开工建设。圆满完成了50个镇(街道)、1000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累计完成量已达到总目标的80%,完成情况全省领先。县(市)区一批文化基础设施有序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全面推开,无线数字电视建成并开播。“濠滨夏夜”“文化江海行”等品牌活动内容进一步丰富、形式进一步创新。精心组织开展2017公共文化服务展示月活动,深受百姓欢迎。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签订两地公共文化交流合作协议,举行“风从海上来”上海优秀文化资源走进南通服务周,整合全市优质文化资源赴上海参加“2018浦东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采购大会”,沪通公共文化交流稳步推进。深入推进书香南通建设,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建军90周年等主题,精心组织开展“韬奋读书节”等活动。市文广新局荣获全国农家书屋全面建设十周年先进集体。我市居民综合阅读率位居全省江北第一。二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围绕唐闸历史工业城镇申遗任务,开展唐闸地区文保建筑修缮和环境整治工作,南通大生纱厂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和中国工业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启动南通博物苑提升拓展工程。海安青墩遗址入选第三批江苏大遗址名录,如东县栟茶镇、如皋市搬经镇入围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市共采集登录文物计63172件(套)。积极开展古建筑类国保单位重大险情排查和文物安全大检查。组织开展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和评审,19个项目入选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个项目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84人入选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启动《薪火相传---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风采》撰写。启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振兴抢救性记录工程。李玉坤、吴元新、焦宝林工作室获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称号。三是文化产业方面。2017年全年安排市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77个,总投资49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30.19亿元。建立健全全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考核办法,纳入全市“四个全面”考核体系。通过项目推进会、现场督察、定期通报等形式,加快推动项目进度,77个项目全年实际投资完成率达100.12%。强化招商项目策划,组织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海峡两岸文博会、苏州创博会等活动,加强招商推介。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文化产业推介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国内外80余名客商参加招商推介活动,现场签约文化产业项目16个、总投资12亿元。修订出台我市2017年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实施细则。完成2017年度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评审工作,25个项目获扶持资金1146.54万元。配套支持2个国家艺术基金项目500万元。指导企业争取省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8个项目获省专项支持资金670万元。预计2017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85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超过5%,位列全省第五位、江北第一位,文化产业在我市首次跻身支柱产业行列。

关于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作进一步研究,认真采纳,认真落实,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坚持文化惠民,积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根据我市《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项指标任务,确保2018年全市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实用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会同相关单位、部门全力推进南通大剧院和美术馆建设,南通大剧院基础工程至正负零以上,南通美术馆项目主体结构封顶。继续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全市所有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达标,确保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400平方米。完成“文化南通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以及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等各类数字资源,开展线上线下“一站式”综合数字文化服务。指导推进各县(市)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围绕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强做优做精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和农村延伸。开展好“公共文化服务展示月”“濠滨夏夜”“文化江海行”“静海讲坛”等主题活动。实施文化惠民“1+1”工程,全年送戏进乡村1000场,开展精品文化演出100场。继续开展免费艺术培训,全年培训人数不少于10万人次,重点向新市民倾斜。在全市范围内按季举办市民艺术节,策划更多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餐,打造“永不落幕”的市民文化盛宴。搭建展示交流平台,举办南通市小戏小品、曲艺大赛,为参加第十三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评奖活动选拔优秀节目。三是加强沪通文化交流。实施“文化引进行动、文化融入行动、文化合作行动、文化提升行动”,积极谋划在文化领域的对接服务。从文化产品生产、供给、配送等环节入手,努力让南通人享受与上海“同城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按照上海百姓需求输送南通优质文化资源。举办好上海优秀文化资源走进南通服务周活动,让通城百姓在家门口就能领略海派文化独特魅力。推动南通积极融入上海高层次、高水准文化交流平台,建设与海派文化互通交融、富有活力的江海特色文化强市。

二是坚持科学保护,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是强化文物保护利用和博物馆建设。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推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两线”划定,完善“四有”档案等基础工作。加强环濠河博物馆群发展规划研究工作,系统提升我市博物馆建设水平和服务水平。推动南通博物苑拓展提升工作,打造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朝圣地”。继续做好世界遗产申报工作,推进唐闸历史工业城镇内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积极挖掘“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的价值和文化内涵,指导做好如东国清寺遗址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规划工作。组织推进国家、省、市三级文保专项资金补助项目修缮、展示利用和环境整治工作,有效提升我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和利用水平。深入开展文物安全工作,加大对文博场所的安全检查,进一步明确管理主体和责任,积极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国保单位“三防”项目,发挥文物行政执法监管平台的作用,提升我市文物安全工作水平。二是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制定符合南通实际的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调推进“南通乡村影像志”文化工程,推动相关工作有序开展。组织开展第五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做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遗补贴资金发放,加强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人员和传承人培训,提升非遗保护人员总体素质。继续办好南通市非遗保护成果系列展,实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继续做好《薪火相传---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风采》撰写工作,扩大南通非遗影响力,让更多人走近非遗、了解非遗、参与非遗。以非遗文化旅游为特色,通过展示保护、演绎传承、活态旅游开发等有效模式,促进非遗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强化项目带动、招商推介、园区示范和政策引领支持,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一是推进项目建设。认真组织申报2018年市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严格项目入库预审,确保入库项目不少于50个。印发《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书》,抓好责任落实。完善“南通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项目信息动态化及时更新,强化对项目的常态化督查推进,实行季度通报制度,适时召开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强化重点项目考核工作,把重点项目申报入库和实施完成情况作为对各县(市)区“四个全面”考核内容。二是开展招商引资。发动组织企业参加上海艺博会、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博会、两岸文博会等活动,利用多种平台组织开展项目推介。组织开展文化创意产业接轨上海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加强与各县市区上海招商局的联系,鼓励各类文化产业协会在上海对口组织招商对接会。鼓励文化产业园区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指导园区和企业做好“点对点”精准招商。会同市委统战部赴港举办精雕木作“匠心南通”文创精品展。支持具有IP的文化企业和有转型需求的传统企业参加香港授权展。征集文化产业招商项目,通过比选和精心策划,提高项目质量,编印招商手册。通过“南通文创网”招商专栏,实施常态化网络招商。三是加大扶持引导。及时完成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申报、评审工作,及时兑现奖补资金。按要求完成省文化专项资金和新闻出版广电产业专项资金的审核上报,配合省文化厅和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做好项目实地考察,协调财政及早拨付资金。配合市财政部门和省文化、出版广电部门做好中央文化产业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指导企业做好动漫企业证书认定和文化出口“双重点”的认定。会同市委宣传部组织办好2018第三届南通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推动大赛获奖作品的产业化应用。

南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8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