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掘历史名城文化精髓,弘扬经典传统文化的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8-09 10:43 累计次数: 字体:[ ]

陈加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掘历史名城文化精髓,弘扬经典传统文化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是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此,近年来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选工作,新增市级项目19项、扩展项目6项,新增市级非遗传承人84人,完善充实我市非遗名录体系。启动《江海记忆文丛2——传承》,记录我市国家级、省级以上传承人情况,为非遗保护提供宝贵的记录材料。实施抢救性保护,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对王振兴、王永昌两位年事已高的国家级传承人的数字性记录保护工作。配合有关部门组织乡土人才传统技能大赛,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乡土人才“三带”名人、能手、新秀评选工作,助力传统技艺人才的选拔培养。

2、积极做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唐闸历史工业城镇内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修缮工作不断推进;如东国清寺遗址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产点获得有效保护和利用;大生第三纺织公司旧址、韩公馆等修缮工程获得国家文物局立项;以城南别业、濠阳小筑、美国长老会旧址等为代表的红色遗产和名人故居类保护项目获得省文物局立项修缮。

3、积极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部门开发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已编印出版《南通市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小学、初中、高中3册,每册均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列入其中,形成了基础教育阶段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完整序列。以各类博物馆、非遗展示馆为传统文化教育学习的主阵地,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推广活动。南通博物苑“知南通·爱家乡”巡讲团走进学校,促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激发他们的爱乡之情。围绕“我们的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在孩子们的心中栽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4、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坚持对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施南通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全面梳理南通历史文化资源,编纂《江海文化概论》、《胡逗洲民俗》、《沙地民俗》、《李方膺》、《江海食脉》、《南通盐业史话》、《墨史文丛》、《江海记忆丛书》、《南通文脉》、《南通文化遗产概论》等江海文化系列丛书。启动南通“乡村记忆影像志”工程,选取南通有代表性的十镇一街,记录其风土人情、社会百态,为乡土文化、传统文化留下较为全面的记录。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工作各具特色,形成了“一博”“沈绣”等文化品牌。目前,与相关企业及院校共同研究成立旅游商品研发基地的工作也正在探索实施中。

5、积极广泛宣传地方传统文化。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市、县两级媒体纷纷开设了对传统文化的专栏专题,如海安台的《那些老行当》《海安味道》专栏,从2011年开播至今一直在介绍本地民俗传统文化;南通台的《家风》《长桥茶馆》《咬文嚼趣》《天籁童声,为你读诗》《将心注入,匠心独运》《端午——唤回传统文化的记忆》《寻味南通》《寻城记》《我们是少年》等专栏专题,不仅介绍了经典传统文化,还从南通本地民俗文化角度对本地传统文化进行向外推广;《南通日报》的《城市记忆》专版每周一期开设栏目《历史文化名人寻访》《古镇觅古韵》等介绍本地传统文化。同时,搭建展览展示等各类平台、组织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积极宣传我市历史文化遗产。

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精髓、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按照上级要求配合做好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积极推荐技艺突出、传承贡献大、公认程度高的传承人,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开展第四批市级传承基地的申报评选工作,鼓励传承基地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出版《江海记忆文丛2——传承》,继续做好抢救性保护与非遗项目数字化记录工作,不断丰富我市非遗数据库。

2、在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方面。将积极加入“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全面推动唐闸历史工业遗产、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指导和帮助大生第三纺织公司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成修缮方案的编制,加快推进修缮工程。全面落实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基础工作。

3、在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方面。继续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抓好抓实。通过开设特色课程将具有南通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纳入中小学学生素质教育和新课程体系,精心组织、扎实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了解南通的传统民俗和历史文化。

4、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方面。继续实施好南通“乡村记忆影像志”工程,使其成为留住乡愁、传播文化的载体。强化对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的政策扶持,支持文创产品研发和创新营销模式,丰富文创产品种类,不断壮大博物馆商店联盟,促进文创产品开发参与全市文化旅游工作。将旅游商品市场化与当前大众审美对接,将社会潮流、社会需求融入产品设计和开发中,找准市场定位,最大限度发掘我市传统文化的市场价值。

5、在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坚持立足当地,积极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开设相应节日的专版专栏,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访谈、群众讨论等形式,多角度地宣传介绍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积极举办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展示、交流体验活动,让大众走近历史文化遗产,了解传统文化。

南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8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