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旅游开发中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7-04 12:33 累计次数: 字体:[ ]

张成国委员:

您好,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旅游开发中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南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研究,现答复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品味较高,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南通各地均有分布,其种类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以及民俗等10大类。涉及到的品名有曹瘦脸儿的故事、南通灯谜、梅庵派古琴艺术、海门山歌、吕四渔民号子、跳马伕、海安花鼓、童子戏、杖头木偶戏、莲花落、南通长牌、南通仿真绣、南通木版年画、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等125项。

我市结合实际在非遗项目旅游开发中,深入文旅融合,加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将跳马伕、海安花鼓、木偶戏等非遗项目引入了旅游景区演艺活动中;传承传统非遗制作技艺,评选了南通脆饼、林梓潮糕、白蒲茶干、石港腐乳、白蒲黄酒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美食;组织全市非遗项目参加展会,宣传南通非遗项目,近年来南通市非遗项目频频亮相于国内外各种展会舞台,南通歌舞、风筝、蓝印花布、刺绣、杂技、木偶、童子戏等民间艺术先后走出国门,开展对外文化旅游交流。

但是总体来看,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旅游开发较为薄弱,产品表现形式少,体验度低,竞争力不强。在下一步的非遗项目旅游开发工作中,结合实际,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通过政府扶持,市场引导,搭建传承载体,形成规模优势。

一是依托“中国近代第一城”加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掘南通风筝国家级非遗品牌,建设国际一流风筝放飞公园,筹办国际风筝大会;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景区合作,打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专场演艺产品;传承和弘扬非遗、工艺美术品牌,开发蓝印花布、沈绣、紫檀、红木、金丝楠木、沉香等特色商品,培育一批旅游商品开发基地。

二是加强非遗展示阵地项目建设,在全国加快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背景下,我市也将重新布局,创造条件,建设融多种展陈方式、参观游览及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以非遗项目的展览、展示、研发为主要职能,让市民及游客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概况、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工艺特色等,部分重点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项目可开设互动体验区,让参观者能够亲自动手体验制作非遗产品。该中心可以打造成非遗项目的集聚地、传统文化的展示地、特色旅游的目的地、文旅融合的样板地。

三是将非遗项目宣传引入到全市大旅游模式中,整合各类渠道,共同把南通的非遗项目品牌打出去。国内以沪、苏、浙为核心,逐步扩展到国内飞机、火车通达城市;境外旅游以港澳台、东南亚、日本、韩国为主攻方向,积极开发在沪国际游客市场;建立文化旅游统一营销平台,依托互联网,及时发布和更新各种信息;加强节事活动策划,优化政企联动营销模式,系统化和高效化地宣传南通非遗项目旅游产品。

四是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人才培养,培育非遗传承人。与相关部门协调,在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培训中心等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科学研究理论课程,培养能全面认知我市非遗价值和特点的专业人才,结合南通本地非遗特性,开发出具有当地特色的非遗旅游产品。并以大项目为载体积极引进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高端人才。

您在《关于在旅游开发中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提出的关于开发非遗旅游产品的5点建议我们将结合实际工作认真研究,并协调项目管部门尽快落实推进。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19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