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通手工技艺的传承、研究和发展的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7-04 12:27 累计次数: 字体:[ ]

张蕾委员:

非常感谢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您提出的《关于南通手工技艺的传承、研究和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要求,我局对包括传统手工技艺在内的非遗项目坚持依法科学保护,不断推动非遗传承发展。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市级传承人命名和培训工作。按照省厅要求,组织符合条件人员积极申报第五批省级非遗传承人。启动第六批实际非遗传承人评审命名工作。《南通市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实施细则》明确规定“鼓励生产性保护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带徒传艺,每培养一名市级、省级、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或工艺美术大师,分别按1万元、2万元、5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2018年,向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人曹晓峰、王振兴和曹建雄等3人共计发放5万元带徒传艺奖励。组织蓝印花布、仿真绣、板鹞风筝、如皋香袋等南通民间的传统技艺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南通旅游推介会,向上海市民大力宣传南通非遗。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围绕“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主题,举办系列非遗传承活动, 其中“江海传承”南通市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风采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成果展等活动传播非遗知识,广受好评。

此外,我市各大学、职业院校根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校特点,积极主动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项目引进学校,探索各类传承方式。江苏工院、南通开大采取开设手工艺选修课的形式引进非遗,使学生了解南通手工艺非遗的历史,了解并体会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和传承的价值。江苏工院引进双师型教师,依托大师工作室在学校家纺专业开设沈绣手工刺绣课程,以创新实践为教学体系及创新型应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开设专业课程,并建立校内沈寿刺绣展览馆,让学生不出学校便可以近距离接受手工艺非遗的熏陶。南通开大结合“非遗进课堂 文化有传承”素质教育工程编写手工艺等非遗文化教材,做好非遗项目数字化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挖掘我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评选工作。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参与参评,充实代表性传承人才队伍,为非遗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厚重的人才基础。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开展非遗传承人群大走访活动,推动《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进程。利用好南通传统产业优势,打造“4+4”重点项目,即我市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4个国家级项目:南通仿真绣、南通色织土布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板鹞风筝制作技艺,以及极具地方特色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4个项目:梅庵派古琴艺术、通作家具制作技艺、红木雕刻、玉雕,对列入“4+4”重点项目的企业、单位和人员,有针对性地予以关注和支持。为项目的合作发展搭建平台,加大政策引导和产业资金扶持。在文化、旅游等相关节会上设立传统工艺专区,为传统工艺搭建更多展示交易平台。鼓励商业网站与相关专业网站设立网络销售平台,帮助推介传统工艺产品。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强化精品创作意识,结合现代生活需求,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传统工艺产品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打造著名商标、名牌产品、著名企业等,积极组织申报工艺美术特色区域,支持工艺美术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及商标保护。

此外,教育部门将进一步推进我市职业院校加强传统工艺专业建设,培养具有较好文化艺术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和开展研究。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19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