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13号建议的答复(关于提升南通民宿品质的建议)
来源: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3-08-21 17:05 累计次数: 字体:[ ]

纪益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南通民宿品质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旅游民宿是指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发展旅游民宿经济是促进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我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围绕集聚化、品牌化、特色化,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旅游消费体验需求为目标,统筹政府引导和市场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一是建设示范性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等级旅游民宿评定,对海门市金伍叶嘉墅木屋度假村、海门市天籁村枇杷庄园、城市绿谷民宿、蜂巢花园民宿、寻海时光精品民宿等有意向申报等级旅游民宿的企业,我局对照评定标准,进行实地考察,就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最终蜂巢花园民宿和寻海时光精品民宿被评为丙级旅游民宿。据悉,今年省厅将会同省财政厅印发《关于促进全省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的具体政策举措》,加大财税金融对文旅产业项目支持力度,其中专门安排500万元,对成功评定等级旅游民宿的企业进行奖补。二是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旅游民宿国家标准已于今年2月正式实施,我局通过标准的实施,推进旅游民宿产品建设、经营场地、接待设施、安全管理、环境卫生、服务水平、社会责任等良性发展,坚持有进有出的原则,对等级旅游民宿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其典型性、代表性和示范引领性。三是规范提升行业发展。我局将旅游民宿纳入“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纳入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会同市公安局、市财政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鼓励培育地域特征鲜明、产品类型多样、设施服务完备的旅游民宿集聚区,着力打造有地方特点、民俗特色、文化特征的南通旅游民宿品牌,推动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旅游民宿发展新格局。结合您的建议,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整体布局,统筹规划发展

利用好扬子江世界级城市休闲旅游带、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大运河文化带以及苏北高铁贯通等重大机遇,鼓励各地聚焦特色旅游资源,在沿江沿海、历史文化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古镇古村、景点景区等旅游产品较为丰富、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城乡地区布局发展旅游民宿。重点支持海安白甸镇、墩头镇,如皋长江镇、城北街道,如东栟茶镇、洋口镇,启东寅阳镇、吕四港镇、海复镇、启隆镇,海门常乐镇、三厂镇、包场镇、海门街道,崇川幸福街道、陈桥街道,通州五接镇、石港镇等区域的旅游民宿和集聚区建设。依托各地特色资源,推动民宿发展与经济、社会、国土空间规划等相衔接,充分考虑资源、市场、客源、交通、区位、水源等条件,评估和防范洪涝、地质等灾害风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

(二)深耕本土文化,提升配套水平

依托“中国近代第一城”,将江海文化、张謇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融入旅游民宿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中。激发优秀传统文化新活力,发掘利用好板鹞风筝、蓝印花布、沈绣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非遗,打造具有鲜明辨识度和故事性的旅游民宿产品。开发历史文化型、非遗体验型、艺术展演型、民俗传统型、研学教育型等不同民宿类型,植入非遗技艺、戏曲演艺、书画创作、文创产品、公共文化活动等项目,打造特征鲜明、优质丰富、价格合适的产品体系,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突出展现旅游民宿的文化内涵、艺术品位和社会价值。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把旅游民宿发展纳入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培育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土特产品市场、旅游厕所、停车场、标牌标识等配套设施,开通旅游民宿目的地客运专线,建立健全旅游民宿公共服务体系。引导乡镇与社会投资主体共同提升基础设施容量和配套水平,不断完善产业供给链,打造配套齐全、设施完备的民宿集群。

(三)引导创新发展,强化品牌宣传

一是引导民宿打造符合自身发展的主题风格。鼓励民宿开发沉浸式体验、帐篷营地、文创市集、非遗传承等“民宿+”系列产品,筛选内涵丰富的精品民宿,推介做法和经验供同行调研学习,激发民宿业主创新发展思路,有效推动行业差异化竞争,避免千篇一律的同质化竞争。未来或将会出现各分散的单体民宿连线成片发展,形成聚集区,单体民宿依然保持自己的个性化主题,只是通过整体包装来实现规模效应,强化整体的品牌效应,从而增强游客的认知度和辨识度,逐步将民宿产业推向成熟。二是打造别具特色的个性化产品。推动旅游民宿与农业、工业、体育、教育、科技、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事体验、休闲旅游、工艺研学、户外运动、科普培训、电商购物、亲子时光、健康养生等民宿新业态,创新电竞民宿、滑梯民宿、婚纱民宿、剧本杀民宿等场景化消费,打造旅游民宿综合体,大力提升产业价值链,真正发挥综合带动效益。三是培育具有区域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旅游民宿品牌。以江风海韵、长寿村镇、渔湾水乡等为主题,以“江海牌”“张謇牌”“文博牌”“长寿牌”为抓手,将旅游民宿纳入文化和旅游品牌建设工作,通过品牌培育创建和市场资源配置,树立品牌优质形象。四是全方位强化营销推介。把旅游民宿宣传推广纳入“江海明珠?灵秀南通”文旅品牌推广体系,利用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等平台,“5?19”旅游日、江海国际文化旅游节、“四季游”等节庆活动,以及旅游推介会、交易会等会展资源,加强对旅游民宿产品的精准宣传和互动反馈。创新举办旅游民宿主题展、精品民宿设计评比大赛,最佳民宿主人等评选活动,发布旅游民宿名录并定期更新,支持各地建立旅游民宿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推广有情怀、有故事、有体验的旅游民宿精品。

(四)规范经营管理,加强行业监管

一是试行审批备案制。鼓励建立以各县(市、区)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旅游民宿联合审批备案机制。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探索开展旅游民宿联合审批和备案,符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安部、原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行)的通知》(建村〔2017〕50号)适用范围的旅游民宿,不需要办理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不符合适用范围的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要求执行。二是做好日常监管。坚持规范管理与促进发展相结合,明确各部门职责,联合开展对旅游民宿的日常监管,制定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抓好规范引导和监督管理,通力协作确保旅游民宿行业合法、规范、有序。三是鼓励成立民宿行业协会。支持组建旅游民宿行业协会,指导其完善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代表性,扩大覆盖面。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凝聚行业人心,加强行业自律。

(五)开展教育培训,加快人才培养

重视民宿管家队伍建设,开展重点民宿专题培训,强化与各职业院校的合作交流,加强校企合作基地建设,促进服务技能学习交流,培养和储备一批会策划、懂经营、善营销的领军型、高层次民宿行业服务人才。鼓励各地制定有效激励措施与政策,吸引城乡居民、大学毕业生、产业带头人、农村致富能手等专业人才参与旅游民宿建设运营。加大人才返乡的民宿创业扶持力度,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制定相关机制和提供成长平台。对旅游民宿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打造专业人才队伍,为南通旅游民宿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3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