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蛇衔福至,新春鸿运来。1月30日(正月初二),由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南通市文化馆(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通群英馆)承办的“2025南通非遗新春公益社教活动”首场——南通灯彩传承体验活动,在南通群英馆热闹开场,大家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感受南通灯彩这一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南通灯彩江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何林祥老师向参与活动的市民朋友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南通灯彩的传承发展历史和工艺特点。荷花灯是南通灯彩中广受喜爱的花灯形式之一,制作一盏传统的荷花灯需要多道工序。为了让现场的朋友们便于制作体验,传承人老师简化了制作工序。在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下,市民们手中的一张张材料纸、一根根红丝线,逐渐幻化成一盏盏小巧玲珑的荷花灯。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成果,大家脸上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聆听讲解、动手实践、欣赏作品,现场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灯彩,又称“花灯”,拥有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与民间传统节日赏灯习俗紧密相连。元宵赏灯起源于西汉,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明清时更是风靡一时。南通灯彩别具一格,其造型注重“神似”,保留着中国传统灯彩艺术的原始风貌。它融合了抽象构成、拟形雕塑、平面书画、复合装饰以及光动机制,是一门极具浓郁民族特色的综合空间艺术。
春节期间,赏花灯是喜庆年味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而集编扎、裱糊、雕刻、绘画等多种民间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彩灯,更是被誉为“指尖上的传承”。参与活动的市民们纷纷表示:“今天在南通群英馆亲手制作一盏荷花灯带回家,既能当作家里的装饰,增添喜庆氛围,又寓意着吉祥、幸福和平安,真是太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