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408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强西亭脆饼等南通特产品牌资源保护的建议)
来源: 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1-24 15:25 累计次数: 字体:[ ]

从晓代表:

您的建议《关于加强西亭脆饼等南通特产品牌资源保护的建议》收悉,经我局研究,现答复如下:

西亭脆饼始产于清代光绪末年,由“西亭白脆”演变而来。1980年3月,南通县西亭脆饼厂建立,使“西亭白脆”演变为现在的西亭脆饼。西亭脆饼以精白面粉、优质白砂糖、精炼棉籽油、纯白脱皮芝麻仁为主要原料,经过28套工艺,用传统的小明炉微火烘烤而成。西亭脆饼色泽鲜黄,香味独特,营养丰富,易于人体消化和吸收,早在清代末年,就因张謇的影响,成为清廷贡品,蜚声海内外。

2009年,西亭脆饼制作技术被认定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曹海军被认定为西亭脆饼制作技艺的江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此外,该项目还有3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为确保这一“技巧”、“手艺”不丢失,该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南通西亭脆饼有限公司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行记录性保护。对一些已失去现代生产意义的环节,做了认真的记录和存档工作。譬如对原材料的改制及处理,配料的配方变动,以及擀制成型的手法等制作技艺的变迁,做了完整的档案记录;二是开展活态性保护。针对西亭脆饼制作传承因劳动报酬比价低,存在有可能失传的危险,邀请西亭镇的中小学生走进西亭脆饼有限公司,适当将手工制作技艺推广为中小学生的兴趣课,让下一代真正懂得其人文内涵和精神品格;三是和传承人签订协议书,确保这一“非遗”项目得到传承。四是建立西亭脆饼制作技艺展览室,做好民间相关图片实物的征集工作,人们走进公司的展览室,就会看到这项非遗项目的演变历程。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对我们的工作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1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