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提升南通“话剧之乡”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0年,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正式部署打造“话剧之乡”品牌战略。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按照“文化品牌打造更具特色,城市文化形象更加突显,市民文化素养更有提升”的总体目标,结合新时代精神和江海特色文化,以精品剧目生产为抓手,持续推进“话剧之乡”品牌建设。
一、精品艺术生产硕果累累。近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主题主线,制订工作目标,把反映新时代新征程的重大现实题材创作放在最为突出、重中之重的位置,聚焦现实题材、江海文化本土题材、民生题材,逐步形成“规划储备一批、创作打磨一批、宣传推荐一批”的创作生产格局,精心创排打磨精品话剧,先后创排了话剧《张謇》《锦江传奇·董竹君》《解冻》《索玛花盛开的地方》《英雄归来》《因为爸爸》《张謇传》《沧桑巨变——我们的卧鱼岛》《七日告白》《樱桃园》、音乐剧《有一座城》、越剧《风梅图》等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话剧作品,多次获国家及省市级奖项。
二、南通“话剧之乡”课题研究不断深化。2020年启动南通“话剧之乡”课题研究,《南通戏剧大事年表》初稿定稿。组织开展文化艺术公开课,举办“中国戏剧文学会文化提升工程南通市戏剧人才研修班”,承办中国戏剧文学会“南通话剧之乡学术研讨会”。
三、各类展演活动丰富多彩。一方面“请进来”展演,提升文化服务品质。利用南通大剧院等大型演出活动场所,承办2021中国(南通)话剧展演季、第五届江苏省文华奖和2022年紫金文化艺术节展演活动,鼓励各大剧院利用政府扶持资金积极引进优秀话剧精品剧目,多措并举营造南通良好的戏剧生态氛围。另一方面“走出去”巡演,不断扩大南通话剧的影响力。话剧《英雄归来》《索玛花盛开的地方》《锦江传奇.董竹君》先后在江苏大剧院、苏州、常州、盱眙等城市进行巡演,《张謇》《解冻》《索玛花盛开的地方》《英雄归来》等一批精品话剧在市内基层进行巡演,截至目前,话剧《张謇》共巡演74场,《索玛花盛开的地方》共巡演37场,《英雄归来》共巡演26场。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举办南通艺术剧院原创舞台艺术精品网络展、“云展庆国庆 天天看大戏”南通市优秀原创剧(节)目展演等线上展,扩大南通原创精品话剧受众面。
四、夯实群众性话剧活动基础。南通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成立群众性话剧社团“星星剧社”,创排话剧剧目,为群众性艺术表演培养和输送人才。同时,南通戏剧家协会、海安中学学生话剧社团以及通州、如东、海安、如皋等单位积极响应,创排话剧《生日》《家园24小时》等一批小剧场话剧、话剧小品,小剧场话剧《生日》入选2022年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优秀剧目展演。
五、积极引导小剧场建设。出台《关于推进南通市小剧场建设的指导意见》,通过努力,南通市崇川区文化馆剧场等3个小剧场入选省示范小剧场,如皋市木偶艺术团木偶剧《抗战小英雄》入选省小剧场精品剧目。目前,南通市已建成各类小剧场138个,为话剧演出活动储备了坚实的阵地基础。
今年,我们将努力实施2024年南通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南通有戏”艺术精品引进工程,包括:引进100场以上高雅艺术精品剧目演出,开展100场以上书画展览,培育扶持主城区“艺术精品剧目周周演”小剧场演出100场;培养和引进100名演艺、咨询、策划、经营类艺术人才。加大文艺精品“攀高峰”工程”实施力度,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
一、精准培引“双轮驱动”,打造高水平文艺通军
1. 用活用足人才政策。一方面加大事业编制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另一方面坚持内培外引,通过柔性人才引进弥补高级创作人员的不足,并带动青年人才“拔节生长”。
2. 建强建优后备力量。实施青年艺术人才托举工程,制定“名师带徒计划”工作方案,为青年人才牵线搭桥,拜名师、聘导师,通过“传帮带”促进青年人才成长。
二、优化资源“协同发力”,打造高质量文艺品牌
1. 切实提升专业性品牌活动品质。持续办好国有文艺院团精品剧(节)目演出季、千戏下基层等品牌活动,以品牌活动的影响力提升优秀文艺作品的推广力和美誉度。
2. 不断强化文艺基地建设力度。加强剧院等阵地建设,提升观演环境,为艺术作品提供更好更多的展演平台;同时,推动示范小剧场建设,特别是进一步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鼓励大型精品剧目简版式走进小剧场,让更多群众能享受艺术精品的魅力。
3. 强化科技数字赋能。实行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不断提升优秀作品传播力影响力。
三、深化传播“赏评并举”,打造全新文艺评价体系
1. 加大专业推介的力度。围绕重点文艺作品,组织高水平文艺评论家、各类奖项评委委员等,定期推出优秀文艺解读推介类文章,不断扩大优秀文艺作品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 扩大媒体宣传的广度。在市级媒体开设文艺评论专栏,发表社会大众对我市文艺精品的评论文章,同时依托省艺术评论学会,充分发挥艺术评论“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更加有效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构建起有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艺术评论传播矩阵,推动我市文艺精品创作再上新台阶。
3.强化科技数字赋能。实行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不断提升优秀作品传播力影响力。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4年6 月1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