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晓代表:
您“关于乡村振兴视野下在二甲建立‘蓝印花布体验基地’的建议”已收悉,现回复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提到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非遗,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其发展,也与乡村振兴相互助力。
作为我市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在国内拥有较高的影响力。蓝印花布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旧时,不论是孩子刚出生时裹在身上的襁褓布,还是新人结婚时绣有“麒麟送子”“凤戏牡丹”等图案的被面,用的都是蓝印花布,在人民群众中拥有广泛的基础。今年5月份,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亮相央视综合频道《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6月,南通蓝印花布传承基地入选成为全国非遗学田野教学基地,全省唯一。在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传承、传播中,南通始终处于领头羊的地位。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建立蓝印花布体验基地,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大事。
为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前后开展了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推荐申报工作。2008年我市命名了21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11年命名和增补了15家传承基地,2014年命名了37家传承基地,2020年又命名了46家传承基地。目前,我市共有各类传承基地119家。对传承基地的命名与保护,确保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和合理利用。
通州区二甲镇是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发祥地之一,南通蓝印花布是二甲重要的文化符号,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市目前的三家传承基地中,其中两家就是在二甲,分别是正兴染坊和曹裕兴布坊。曹裕兴布坊正是在曹晓峰等传承人的积极申报和不懈努力下,于2020年被列入第四批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推荐名单。在今年,该基地作为南通蓝印花布代表参加了2023南通文化旅游(上海)招商推介会、2023年香港国际授权展、第五届中国(江苏)老字号博览会、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等重要文化主题展览展示活动,由此可见,南通市委市政府、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对于二甲曹裕兴布坊的认可与重视。
提案中建议“借助‘中国蓝印花布之乡’通州蓝印花布产业底蕴深厚的优势和非遗传承人曹晓峰蓝印工作室理论基础,建立集馆藏展示、技艺传承、研发创新为一体的综合性非遗传承基地,构建民间艺术产业人才培育体系,形成以展示,研发,制作,体验为基础,与高素质非遗产业人才培养并举,切实传承和发展南通蓝印花布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蓝印花布体验基地的建立,目的是给非遗的传承提供一个体验互动的平台,同时更好地发挥培养传承人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未来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传承发展,但同时根据提案中提出的建立蓝印花布体验基地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工艺设备、土建工程等费用的准确估算和经济来源;提案中所提到的“利用现有闲置仓库和空地总体布置”,计划建设基地的用地批复、工程设计审批等都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介入。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研究、商讨。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对我们的工作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3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