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567号建议的答复(关于推进文化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建议的提案)
来源: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2-09-08 14:59 累计次数: 字体:[ ]

胡中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文化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诚如您在提案中提到的,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我局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大力开展“文化拥军”,着力共建共享,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推进军地文化协作共赢,持续将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活动送进军营,推动文化建设军地共建共享向深里走、往实处落。

一、稳扎稳打,落实拥军政策不断扩大服务内容。全市所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为官兵提供文艺培训、参观讲解等服务,确保现役军人、优抚对象免费游览实行政府指导价的景区景点。支持退役军人事务局“通通优”卡辐射范围,去年将五山景区等纳入现役军人、退役军人等免费进园范围,今年新增奇妙农场等文化场所,并将进一步增加更多优质景区景点。

二、共建共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南通市图书馆与武警南通支队执勤一大队机动中队、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南通消防救援支队长江路特勤站建成总分馆,共享图书管理软件、图书资源,提供20多个电子资源数据库的免费使用,助力书香军营建设。与“南通舰”签订共建协议,推进公共服务进军营,建设书香军营。流动图书车多次进军营,联合部队开展各项读书、讲座等活动,丰富了部队的文化生活。

三、精心组织,开展文艺精品拥军活动。2021年以中宣部授予"最美退役军人"称号的如东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事迹为原型,为弘扬继承军烈、发扬英雄精神,南通艺术剧院创演话剧《英雄归来》获得好评,引起社会热烈反响,连年承办南通市“八一”双拥晚会,营造更为浓厚的拥军氛围。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连年组织书画家赴部队创作书画作品,送去文化祝福。南通市文化馆每年组织全市文艺工作者深入驻通部队开展共建活动,精选一批好戏,送戏进军营,全年不少于2场。

四、量身定制,培养部队文艺人才队伍。南通市文化馆与南通消防支队建立总分馆,发挥好文化辅导员的作用,在消防大队开设春秋两季培训班,提供书法、吉他、摄影、声乐培训,帮助培养军队文化骨干。

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吸收您建议中提到的相关内容,在总结推广、深化拓展上下功夫、求实效,推动全市所有部队文化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一是探索打造特色文化空间。配合部队因地制宜,深挖驻地文化内涵,探索打造部队红色文化空间。将符合条件的部队文化空间纳入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实施文化设施共建共享。二是丰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指导各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单位探索实施“公共数字文化进军营”项目,依托网络资源,为驻地部队搭建便捷高效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军地双方围绕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强军文化建设等合作开发特色数字文化产品。三是联合打造文艺精品。部队组织重大文艺演出活动时,当地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要依据活动主题给予节目支持,在编剧导演、舞台设备、场地场务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加强与驻地部队文艺人才合作,对接官兵文化需求,联合创作讴歌党、人民、军队的优秀文艺作品。四是军地人员交流互助。探索社会先进文化与强军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传播形式,联合组建“军民融合”文艺小分队,将当地部队特色文艺队伍、文艺骨干纳入地方公共文化人才培训规划,结合“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计划”搭建交流平台,培养部队文艺人才队伍,建立一个军地优秀文艺人才库。

不断加强探索与尝试,创新融合形式、提升融合层次、提高融合质量,在资源、人才、服务、活动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常态化合作,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精神文化生活,培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2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