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清明时节,南通博物苑以“国色天香”为引,精心策划“清明踏青寻‘国色’”主题活动,吸引30组家庭走进博物苑,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探寻牡丹承载的历史脉络与艺术之美。
活动伊始,社教老师化身牡丹仙子,以“牡丹仙人”的绘本故事为引,以文化的启蒙,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审美,还孩子们在童趣中触摸中国传统文化,随后,亲子家庭化身“牡丹密探”,手持任务卡穿梭于《江海古韵》展厅,在牡丹纹样金发钗、清代纹绣等文物前驻足,在探秘手册上记录牡丹纹样的演变密码。
移步至博物苑牡丹园,近距离接触盛放的牡丹花,揭开“花王”的生长奥秘:牡丹喜凉怕涝,春分平茬促分枝,谷雨疏蕾保花魁——孩子们仔细观察嫩芽上的蜡质层,感受牡丹花的仪态万千。飞花令环节,稚嫩的童声与诗词雅韵交织:“唯有牡丹真国色”“竟夸天下无双艳”等名句此起彼伏,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拍摄。
压轴的手绘牡丹团扇环节,孩子们将所见所感化为笔尖色彩。文物纹样中的牡丹花、游园时观察到的渐变花瓣、诗词里描写的“金蕊霞英”皆成创作灵感。三年级的小林则临摹展厅藏品绘制工笔重彩,亲子家庭的笑声与墨香交织,数十柄独一无二的牡丹团扇在春风中轻扬,为活动画上诗意句点。
本次活动巧妙融合文物研学、自然教育与艺术创作,让参与者在踏青赏花中读懂牡丹承载的盛世气象、文人风骨与工匠精神。南通博物苑相关负责人表示,“花漾年华”系列将持续以四季花卉为线索,打造“可触摸的文化课堂”,让传统文化在沉浸式体验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