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下午,由南通市文化馆、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瀛洲古调琵琶艺术研究学会与南通梅庵琴社承办的琵琶古琴专场音乐会在百年伶工学社内举行。沪通非遗会江海,同奏古韵和崇川,这场音乐会为南通市民提供了一次近距离接触传统音乐的机会,在沪通非遗的温柔相遇里,品味古调新韵中的江海情。
此次音乐会缘起于今年5月,上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瀛洲古调琵琶艺术与南通市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庵派古琴艺术的首次相会。历史上,琵琶大师沈肇州先生及其弟子徐立孙先生与“瀛洲古调”有着深厚渊源,而徐立孙先生同时也是梅庵派古琴艺术大师,这一历史联系让两大传统音乐流派得以携手连脉。
音乐会恰逢以徐立孙先生演奏版为主要内容的《瀛洲古调50首》教材出版前夕,意义尤为特殊。演出中,观众们欣赏到了琴箫合奏《平沙落雁》、琵琶联奏《美人思月》《梅花点脂》《昭君怨》、古琴独奏《流水》等多首经典曲目。这些作品或描摹大雁盘旋顾盼之景,或表达古代女子月下思人之情,或展现流水奔鸣之态,各有意境,引人入胜。
值得一提的是,刘德海先生的嫡孙刘海童现场演奏了其爷爷晚年创作的《雨雪情诗》,而刘德海大师培养的最后一位关门博士弟子陈哲则在徐立孙先生故里演奏了徐老先生版本的7首瀛洲古调。音乐会最后以顾冠仁大师改编的琵琶合奏《三六》圆满落幕,欢快的旋律为整场演出画上了美好句点。
整场音乐会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更体现了沪通两地非遗项目的交流与融合。在伶工学社这个百年文化场所中,琵琶与古琴的悠扬旋律轻叩时空,让观众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永恒魅力。演出过程中,观众们时而凝神静听,时而随着节奏轻轻点头,当《平沙落雁》中那一段独特的"雁鸣"响起,不少人露出会心的微笑;当《三六》欢快的旋律将音乐会推向尾声,许多观众不自觉地跟着节拍轻轻摆动。一曲终了,掌声如潮,这不仅是对艺术家们的感谢,更是对传统音乐发自内心的认同与喜爱。